爱沙尼亚塔林古城旅游介绍
爱沙尼亚首都塔林,是一座三面环水、方圆仅有不足160平方公里的小城,也是欧洲北部惟一一座完整保留了中世纪风格的城市。塔林古城建于13~16世纪,并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。
历史上,爱沙尼亚先后被普鲁士、丹麦、瑞典、俄罗斯统治,塔林(Tallinn)这个名字也是由爱沙尼亚语的“丹麦堡垒”(taani linnus)演变而来,时刻提醒游人:这座城市最初是由丹麦人在13世纪打造。哥特尖顶、白墙红顶甚至彩色房屋,都是显而易见的北欧风格。
爱沙尼亚一度被沙俄统治,也曾是苏联加盟共和国,塔林却鲜少俄式风情。原来早在13世纪,塔林就因为是重要的贸易港口,而成为德国商贸军事同盟“汉萨联盟”的成员,被烙上浓重的德国印迹。城中最为华丽的商会会所“黑头兄弟会”曾是未婚的德国商人开市政辩论会的地方,是当地仅存的文艺复兴风格建筑,绿、红、黄三色以及有复杂装饰雕刻的大门,使得这座建筑十分引人注目,几乎每张塔林的明信片上都能见到它。圣尼古拉斯教堂也是13世纪来此定居的德国商人建造,那里拥有塔林最著名的艺术作品:由15世纪艺术家伯特·诺克绘制的《骷髅舞》——一群打扮成鬼灵精怪的人与骷髅共舞。市政厅边上有一家中世纪风格餐厅,名字就叫“老汉萨”。
再说俄罗斯,远眺古城托姆比亚山顶的圣亚历山大大教堂,以壮观的洋葱圆顶结构表明,它是不折不扣的俄式东正教建筑。实际上,这座建于1900年的教堂是当时沙皇感到难以驾驭这块毗邻波罗的海的领土,因而想要树立帝国权威的产物。今天,霸权的阴影早已散去,留下的只是著名建筑师的杰作,教堂的内部装修非常华丽。
无论从哪儿往城中心走,市政厅的尖顶都让人无法忽略。1530年以来,市政厅塔楼尖顶上的老托马斯风向标就是城市的守护者,也是塔林的标志。市政厅广场则是8个世纪以来的城市心脏,塔林人民毫无争议的生活中心,四周布满商铺和餐厅。广场内有块圆石头,站在那里,四面八方的中世纪屋顶一览无余。夏季,这里到处都是咖啡桌,还有露天音乐会;冬天圣诞节前则变身成热闹的圣诞市场,热红酒、姜饼,或者爱沙尼亚特产的针织和毛毡制品、木制品一应俱全——有点儿像中国的春节庙会,充满了喜庆气氛。市场中巨大的圣诞树也颇有历史,据说,它从市场创立之时的1441年起,每年都屹立在那里,是欧洲最古老的圣诞树之一。
广场的角落里还有座不起眼的小药房,也是游客造访率最高的地方。自1422年开业,这里是欧洲最古老并仍在经营的药店。沙皇也从这家店订购药品。药房至今保持着旧日模样,店员穿着传统服饰,侧厅则成为小小的博物馆,展示着17世纪的医学古董,有趣的是,柜台里摆放的却是优色林等当代药妆。
塔林古城城墙是中世纪文化精髓
塔林古城童话镇的梦幻红屋顶
不只是景点,而是鲜活的博物馆
因时间有限,我只在塔林待了不足一天,所见到的塔林古城并非爱沙尼亚当今的风貌。从码头通往古城的路上,摩登和创意建筑随处可见,何况,塔林还是著名的通讯软件Skype的研发地,有着“波罗的海硅谷”之称,由于显著的科技创新能力而被英国《每日邮报》评为“世界上最智能的七个城市之一”。
古城内的布置大都是遵循游客的喜好,例如,身着中世纪服装的姑娘在街头贩卖传统杏仁糖,中世纪风情的餐馆和售卖各种纪念品的小店,在古城中各处都可以见到。然而,相较国内一众古城被过度开发的面貌,塔林并没有多到令人应接不暇的商铺和满街的叫卖,而是一种更真实的生活存在,本地人愉快地生活在其中:老人结伴去圣诞市场闲逛;在尼古拉斯大教堂,一场音乐会正待开幕,许多当地人盛装出席,排队入场;在当地最古老的咖啡厅,少年少女们相约共饮下午茶…… 塔林古城就是一座鲜活的博物馆,它依然是塔林人生活的一部分,而非仅供游人赏玩而本地人避之不及的“景点”。 |